|
培育产业工人队伍 呵护建筑业发展之基年近岁末,农民工再次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群体。 与往年拖欠农民工薪资事件充斥媒体、网络相比,今年,这类事件明显减少。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农民工”,可以看到各省市、地区在清欠、帮助农民工讨薪方面做出的努力。这是农民工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的表现,也是全社会呵护农民工群体的重要体现。 转型: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 对建筑业而言,农民工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呵护农民工群体,就是在呵护行业的未来。而站在建筑业改革新时代门口,从行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的路径清晰,但道路并不平坦。 2017年年末,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就《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向各地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在深化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建筑工人技能素质、切实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与强化组织实施四个方面为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建筑业产业工人大军“保驾护航”。 从现实状况来看,建筑工人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行业要向产业现代化转型,必须破除不适应建筑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企业和广大建筑工人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意见》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建筑工人组织化、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落实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的主体责任。二要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探索适合建筑业特点的社会保险缴纳机制。同时,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建筑工人的技能水平。三要立足地区建筑业行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试点先行,样板引路,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打通建筑工人职业发展通道。 《意见》目标明确:到2025年,建筑工人技能素质大幅提升,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达到1000万;建立保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建筑业产业工人大军。 可以说,《意见》为建筑农民工向产业工人队伍转型设计了一张美丽的蓝图。这张“蓝图”的问世,是建筑业新时代改革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是行业主管部门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作为的有力之举。 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的必然性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建筑工人必须转型。多年来,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建筑业,吸纳了社会上很大一部分农民工。据统计,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9.7%,约5550万人。这些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术水平不足,只能从事普通的劳务性工作,获取的劳动报酬也较低。但在新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指引下,建筑业粗放型发展模式正在步入“死亡倒计时”。在“质量时代”,建筑业向工业化转型将成为主要方向,这要求建筑工人必须由“低小散”向“高精尖”转变。 “人口红利”逐步消失,逼迫建筑业必须改变发展方式、改变基层人员结构。对比历年来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以发现,建筑业人工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一线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据统计,2007年建筑业一线作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3.2岁,2017年为43.1岁,10年时间平均年龄增加了约10岁。与此同时,自2014年达到顶峰后,建筑业农民工从业人数下滑的趋势已经很明显,愿意从事一线施工作业的农民工人数越来越少。这都说明,建筑业若不主动寻求改变,势必将走向衰退的局面。 农民工对自我身份的迷失与追寻,是转型的根本动力。从目前来看,建筑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建筑业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始终难掩建筑农民工“局外人”的尴尬定位。首先,建筑行业一直是“脏、乱、差”和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的代名词。其次,建筑工人福利待遇差,部分农民工甚至得不到基本的医疗等社会保障。最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学习能力差,要改变现状,成为产业工人是最重要的一步。 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的推动力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会议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并从“加快培养建筑人才”、“改革建筑用工制度”、“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等方面指明了改革的具体方向,制定了具体目标。 在国家宏观战略指引下,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动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2016年开始,住房城乡建设部便批准浙江、安徽、陕西3省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加强建筑劳务用工管理;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在队伍培育、权益保护、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责任;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构建起有利于形成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意见》则将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的改革总方向给予了进一步确认。 从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建筑业改革举措的快速落地来看,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已经是不言自明的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业未来不仅面临着用工形势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行业发展方式也将迎来重大变革。这种变革,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内外在要求与行业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矛盾推动的结果,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落地,则起到了引领和支撑的重要作用。
文章分类:
行业信息
|